• 新华都市网——记录都市生活!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闲工夫:中西融合之路的创新与发展

2024-04-15 19:33  来源:北京华艺网   浏览数:
中西融合之路的创新与发展 写在《浑兮魂兮》刘德维(子墨)当代彩墨作品展闭幕日 闲工夫 一、 北京李可染画院所见所闻 3月末,我在北京李可染美术画院参观《浑兮魂兮》刘德维(...

中西融合之路的创新与发展

写在《浑兮魂兮》刘德维(子墨)当代彩墨作品展闭幕日

闲工夫

一、 北京李可染画院所见所闻

3月末,我在北京李可染美术画院参观《浑兮魂兮》刘德维(子墨)当代彩墨作品展,从开幕前的嘉宾闲谈、到开幕式上的嘉宾正式发言、再到参观作品期间旁听多位专家访谈以及N位成功人士对作品的现场分析,笔者将画展现场听到的对刘德维先生的各种评价,按“实事求是”、“原汁原味”原则陈述如下:

在开幕式致辞中,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邵大箴先生对刘德维先生评价是最真诚的,他用三个“真”概括了刘德维先生的做人、做事、做画,所以他的作品是耐看的,耐琢磨的。清华美院杜大恺教授对刘德维先生艺术评价是最直接的,他说:今天看到子墨先生这批绘画,他很惊讶。子墨的画太好了,我觉得是“中国最好的艺术品”。中央学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著名策展人张子康教授对刘德维先生艺术评价是最诚恳的,他接受隋建国教授对他“不认识山东那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子墨先生,作为中央美院展览馆馆长,是非常失职的”的批评。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教授对刘德维先生评价是最有高度的,他说:子墨先生的艺术“魂雄天成,大气磅礴”,展现了独有的魅力。

在接受腾讯、今日头条等三家媒体采访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会理事西沐教授对刘德维先生艺术脉路评价是最清晰的,他说:子墨先生的绘画,是通过甲骨文字象、古老陶器字符等意向画面构建起来,而成为“全新的艺术语言体系”,用这种艺术语言体系来表达、表现艺术创作,形成自己非常独特的审美追求,这一点大家在欣赏、在观察子墨先生艺术作品时,应该特别注意到这一关键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部主任赵建成先生对刘德维先生艺术成就评价是最专业的,他说:看了刘德维先生今天的作品,不同于以前(青岛)的,发现他对中国远古、中古、近古很多艺术元素做了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已经“化成”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这种“化”是一种融会贯通,所以,他的作品特别完整,艺术语言特点非常鲜明,里边“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底蕴、中国美学的底蕴,非常了不起”。中央美术学院夏德武教授对刘德维先生艺术“中西融合”评价是最有深度、又最贴近实际做法的,他说:你看子墨先生很多画,你就会发现,他的作品,既有很多中国传统符号的展现,同时又有西方绘画色彩,有印象派、意向派和古典派色彩,还将中国绘画、书法等技法集于一身,但展示的心态却是当代的、现代的,这就是他的艺术形态最大的特点,也是他“对艺术“中西融合”的最大贡献”。

百闻不如一见,先看《浑兮魂兮》刘德维(子墨)当代彩墨作品展高规格画展宣传团队,由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教授担任总策划,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院邵大箴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会理事、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西沐教授担任策展人,只有一流画家才能享受一流的宣传团队。

再看《浑兮魂兮》刘德维(子墨)当代彩墨作品展柜子里、墙面上、滚动屏幕中展示的与众不同、自成一体的美术作品。看到了刘德维先生从7岁到89岁这82年各时间段的习作与代表作,也看清楚了刘德维先生在“中西融合”道路上走过的每一步,这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都是踏石留印的,经过80余年的不懈坚持,终于修成正果。

展会柜子里存放了刘德维先生早时期的速写作品10多幅,存放了部分字象画“构思、构图”的草稿。存放了《字象画》画册,该画册记录了刘德维先生2002年在香港展出的字画象的内容。存放了《美术天地》2007年第3期杂志,刘德维先生是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该杂志对封面人物基本要求是“真才实学、德高望重、名誉四海”,比如2005年3期为油画家靳尚谊、2006年第3期为漫画家华君武、2007年第5期为“中西融合”的吴冠中先生。该杂志还详细介绍了刘德维先生“从印象派的坚守者到意向主义开拓者”的全过程,同时刊登了刘德维先生最得意的两幅印象派油画《金色海边浴场》《荷塘鸳鸯》和最成功的三幅意象主义油画《智人》《石斧》《猎奇》。存放了《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专集-子墨》中国书店出版2011年1月发行(俗称小红袍),该画集记录了刘德维先生2000年以后创作的,以中国文化符号为特征,讲述中国哲学为主题的抽象水墨画。

展会墙面上悬挂了刘德维先生2000年以后创作的彩墨画71幅,观者对《山林鸟》的感觉是“山生木而化灵为鸟”,令人神清气爽;观者对《悟道》的喜欢,令人心旷神怡;观者对《天地茫茫》的反应是“如何把握天地定位规则?如何实现否极泰来?”,令人陷入沉思,观者对认同《易有大恒》令人流连忘返。

展会滚动屏幕中连续不断地播放着刘德维先生其他的艺术成果,包括在香港、台湾、新加坡举办画展场景,还包括字象画代表作《舟上渔翁》、水墨画代表作《太阳鸟起飞》、印象派油画代表作《金色海滨浴场》、意象派油画代表作《石斧》、抽象派彩墨画代表作《脉动》。当山东籍画家看到油画《金色海滨浴场》时,都说去过那里,这幅油画已经成为见证青岛天然浴场原貌的文物;当熟悉刘德维先生的画家看到油画《石斧》时,说这就是刘德维先生的巅峰制作,无论用色、用笔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超越,其构图和想表达的内容更是没人能够超越,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二、 中西融合之路启航

子墨先生1936年出生于山东青岛,此地人杰地灵,早年私塾教育,孔子儒家哲学思想以及唐宋八大家文化内涵刻入其骨髓,除受正统教育外,少年的刘德维更喜欢孔子“七传十翼”中《彖传》的逻辑思维、《象传》的形象思维;更喜欢山东潍坊出土大量陶片的图案和符号,读懂和理解这种图案,成为其学习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的动力,这些都为其少年学习“字象画”提供了兴趣,为中老年的“中西融合”所需了中国元素、中国符号提供了储备。

“字象画”是绘画中的奥林匹克,就像奥林匹克数学一样,不仅靠勤奋,更是靠悟性,靠大脑超大的思维空间,先将文字变成图画、图画连城故事,故事高度浓缩变成抽象的概念,再将概念转换成可以看的文字图画,即“字象画”。哪怕读者不认识中国文字的外国人,也能从“字象画”中读出该画的内容,比如我们能从《舟上渔翁》字象画,直接读出“空旷的冰雪季节里,一位头戴蓑笠的老翁,坐在漂泊的小舟上,孤独地钓鱼”场景或画面,仿佛身临其境。如果读者会吟诗,唐·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小诗将随着观图深入而突口而出。

子墨青年时代接受留日画家王仙坡先生系统的西画培训,印象主义和后印象派功底非常扎实,是该时代青年油画家的翘楚,被聘为“工业学大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美术大展的总指挥。但其创作油画作品内容集中在、停留在静物和风景写生的基础上。

1970年开始将油画创作内容转到中国文化上,用印象主义笔法、色彩描绘中国戏曲、诗词、名著、哲学、和出土文物上,京剧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诗词代表作《夜泊》,名著代表作《夜读春秋》、哲学代表作《轮回》,出土陶瓷代表作《陶人》、出土青铜器代表作《鉴影》、神话《太极吐纳》等等。

三、 中西融合之路的创新与发展

人们习惯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也是最高层级思维。人们又把抽象思维分成数学思维、哲学思维、神学思维三个层次。

如果把这种分类运用到中西绘画融合上,“绘画技巧的借鉴”属于动作思维,是中西绘画融合的第一步,“画面内容的认可”属于形象思维,就是中西绘画融合的第二步,“画面符号的认可”属于抽象思维中的数学思维、哲学思维和神学思维,必然是中西绘画融合的第三步。

再回到我国中西绘画融合现状上,目前比较普遍的就是“中国画线条+西画色块”即“绘画技巧的借鉴”,处在中西绘画融合的第一步;

少数画家已经达到“画面内容的认可”,处在中西绘画融合的第二步;比如,上海油画家李山先生的“基因系列”,用西画绘画技法,描述人类进步与基因变异的关系,其画作经香格纳画廊代理销往欧洲。再比如,北京油画家、彩墨画第一人刘德维先生,用十年时间创作的“太古系列”,包括《智人》《石斧》《猎奇》三幅意象主义油画,用西画绘画技法,描述了人类从“远古跪行、中古站行和近古骑行”的进步历程,这三幅意象主义油画,浓缩了人类从远古、中古和近古三个时代。

极个别具有数学思维、哲学思维和神学思维能力的精英画家,已经开始尝试“画面符号的认可”,即“中西绘画融合“的第三步。他们用高度概括的符号,描述人类数学成果、哲学成果以及神学成果,在我认识的众多画家中,就有这样复合型画家,他就是北京油画家、彩墨画第一人刘德维先生,他用西画的构图方式、绘画技巧以及大面积色块,烘染出《周易》卦象的哲学原理,比如《天地茫茫》彩墨画,简单的一个符号(否卦卦象),读者用平视(中远)角度看到: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种精神;读者用仰视(高远)角度看到:天上阳气向上,地面阴气向下,天地分离的风险;读者用俯视(近远)角度看到:天地定位的规则,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再将此画180度旋转,变成另一个符号(泰卦),读者从中又可以读出另一个精神世界……。“以无求有,隐然藏象,不是现实又真于现实”。这就是”中西绘画融合“的最高境界--哲学的精神体验。

如果说“字象画”的“文字与图像转换”思维和技巧,为刘德维先生实现“中西融合”赢得先机;为吃透“中西”两种绘画的奥秘,对“扬长避短”二十多年的“苦思冥想”,构建了“借用印象派、意向派及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技法与色彩,弘扬5000年中国哲学思想、文化精神”独特的审美系统和艺术语言系统,才是刘德维先生实现“中西融合”的关键。这种独特的审美系统和艺术语言系统,就是用现代的笔触和色彩、原始的人物和场景、讲述今天的故事,自然又平淡,又了无痕迹,在给人没得享受同时,又有借古喻今和借古讽今的双重作用,达到伟人毛泽东先生“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就是要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知道“美与丑”“对与错”的要求。

四、 结语

刘德维先生由“中西融合”的跟随者,由于时代、或环境变化,他由跟随着变成继承者,又由于某种因素触发了某种认知,他又从继承者变成探索者或创新者。

刘德维先生能够沿着“中西融合”道路一步一步走下来,走到“中西融合”的最高境界,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天资聪慧是前提、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是基础,过硬的中国书法、东西方绘画技巧是桥梁,喜欢绘画、喜欢思考是关键,因为喜欢绘画可以把绘画做到持之以恒,因为喜欢思考可以不断地融汇贯通,才能找到“中西融合”的突破口。

在北京李可染美术学院举办的《浑兮魂兮》刘德维(子墨)当代彩墨作品展今天闭幕了,子墨先生是当今画坛的一个隐者,但“隐”不是他的本意,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绘画,了解他的绘画,传播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不知是他的无能(他对自己的评价)还是画坛习惯了选择性忽略,他无奈活成了一个隐者。本不该被忽略的隐士,画坛高手随着画展结束必将浮出水面。

子墨先生的“中西融合”求索之路,践行了李可染先生的两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体现刘德维(子墨)先生“中西融合”更高水平艺术大展即随刘德维先生“中西融合”的不断突破而持续展出。

2024年4月13日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新华都市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凡涉及客服电话、转账交易等请查询官方认证,谨防上当受骗。

3、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请核实安全认证的官方客服电话,防止上当受骗。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